通常情况下,物业费并非依据房屋实际面积缴纳,而是以建筑面积作为计算基础。这里所说的建筑面积,涵盖了房屋的套内面积以及公摊面积 ,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房屋在小区内占用的总体资源情况。
从物业服务的覆盖范围来看,物业所提供的服务并不局限于业主的套内空间,小区的公共区域,如楼梯间、电梯间、走廊、绿化区域等,都在其服务范畴内。这些公共部分的维护、清洁、管理等产生的成本,需要由全体业主共同分担。而建筑面积包含了公共区域的分摊面积,按照建筑面积收取物业费,能相对公平地将公共服务成本分摊到每一位业主身上 。举例来讲,一栋楼内,不同户型的房屋实际使用面积可能差异较大,但所有业主都平等享受着公共区域的物业服务,如公共区域的照明设施维护、安保巡逻服务等,若仅依据实际使用面积收取物业费,就无法合理分摊公共区域的服务成本。
从行业通行做法和合同约定角度而言,大多数物业服务合同明确规定按照建筑面积计算物业费 。这一约定在行业内具有普遍性,便于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的费用核算与管理 。而且,在购房时,业主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中,房屋面积通常也是以建筑面积来标注的,以建筑面积作为物业费的计算依据,也与购房环节中的面积认定相统一,减少了因面积认定标准不一致而可能产生的纠纷。比如,当业主购买一套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的房屋时,在物业服务合同中,大概率会按照这120平方米乘以每平方米的物业费单价来确定业主每月需缴纳的物业费金额。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部分小区在计算物业费时,可能会对某些特定区域进行单独核算或扣除 。例如,对于地下车库,如果业主单独购买了车位使用权,且物业服务针对车位提供了专项服务,那么车位部分的物业费可能会与房屋部分分开计算,甚至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物业费不包含在房屋物业费的建筑面积计算范围内 。另外,若业主与物业公司在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经双方协商一致,明确约定按照房屋实际使用面积来缴纳物业费,这种情况下则遵循合同约定执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按实际使用面积收费的约定在实践中相对少见,并且一定要在合同中有清晰、明确的表述,以避免后续产生争议。
房屋物业费的缴纳频率并非固定为一年一交,而是由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通过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来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物业服务合同中应明确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包括物业费的缴纳频率和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